日前,延安一位高中的家长指责学校收了最贵的学费,孩子却得了最低的分数。这一指责获得了大量家长的附和。这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孩子从最初接近600分,下滑至200多分。在一些班里,“350多能拿全班第一名”(资料显示为395分)。
图源:澎湃新闻
(资料图)
学习成绩差,学校当然有责任,也需要深刻检讨,但家长与孩子就没有责任吗?家长这种质疑也带来很多争议:学费高就是成绩高的理由吗?如果这个道理成立,这个世界都成富人的天下了,社会不可能进步了。
但如此悬殊的分数变化,显然还有其他重要原因,绝不仅仅是学校老师与孩子的能力问题,这其中最值得反思的一个原因就是误解与误判,家长对低分不习惯了!
据媒体报道,此前,孩子月考都在四五百分,大家相安无事。此次学校似乎在期末考试刻意出了“难题”,以敦促提醒孩子。但近600分与2/300分之间的差距还是巨大的,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除了两种考试性质的区别外,此事也无意间揭示了一个荒诞的现实:包括中考在内,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出现了讨好式的考试,高分满地走,给大量家长带来了错判与错觉,孩子学习不错,甚至很好。
近年中考采取了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替代中考的两考合一政策,多数地方中考全面去区分度,几乎人人都是高分,想得低分是很困难的。
2023年中考,延安530分以下考生占比约1/3。如果从普高录取分数看,2018年是330分,2019年是360分,2021年就变成了502分,2022年是537分,2023年则是553分。孩子们一夜之间都变成了高分。考虑到延安普高录取超过60%,近600分,听起来很高的分数,但实际按排名看也并不高,只是分数虚高而已。
如果回到3年前,家长会是什么感受?大概率不会愤怒了。
其实不只是延安,全国皆如此。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都惊呼“太卷了”,高分满地走。比如在北京,满分660分的情况下,北京海淀的18000多名考生中,超过600分的占比70%以上。大量考生都是高分,低于500分的仅有1000人,400到500分整整100分的区间仅有407人,还不如651分的人多——在这个逼近满分的分段上足足有413人。
在高分段,2022年超过645分(含)的有4495人,但在2021年仅有23人。面对激烈的批评,2023年北京中考明显做了回调,但超过645分的也还有773人。对比630分以上的人数,2021年到2023年则分别是1007,8587,4867。
这已经不是高分通胀,是满地高分,完全背离了正常的教育考试测量意义上的正态分布,画一个分数分布图,就完全变成大头娃娃了。
中考只是义务教育阶段考试虚高的一个代表。2021年某省曾下文,要求小学高年级考试难度系数必须按“.95”设计,并特别注释:即平均分95分。
绝大多数人都是高分,有人称之为“讨好式”的考试,想得低分是没有可能。于是大量家长习惯了高分,大家都陶醉其中,但糟糕的是,这种考试很容易让家长产生错觉与误判。
该来的还是会来,一旦进入高中,就进入了高考的周期。在仍然以分数为核心录取依据的背景下,高考不可能推行这种讨好式的考试,必须进行细分,以便把大家送入不同的高校,确保高考公平公正与科学选材。于是,进入高中后的考试开始回归正常,大量同学的高分就被打回了原形。
我们可以把高考分数拿来做一个参照,大家就明白高低了。
目前高考录取1000余万人,专科略多于本科,也就是说一半多的人只能上一个专科。2023年各地高考的录取分数线看,老高考专科线大多是150,最低的只有120。而本科线,理科最低的也只有287(黑龙江),292(吉林),高一点的也就300多分或者400出头。新高考地区,因为赋分制(最低60分起评)稍微高一些,但也没有高到哪里去,专科线基本也是200多分,而本科线最低的辽宁也只有360分(物理)。陕西2023年高考理科本科线336,专科线150分。
这些延安学生的成绩从绝对值上看的确低了,但高考的录取依据是分数的相对排名,考虑到高考录取分数线和这些同学在中考的实际排名位次,我们大概也有个判断了。
据媒体报道,当地政府已经出面干预此事,要求撤换相关学校领导与老师,退赔相关费用。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都得高分,其实不必撤换学校领导与老师,反正都是学校命题,继续学习中考的方式,题出容易一点就是了,比如某地要求的.95系数,都是高分,但最后呢?
矛盾都堆积到高考吗?所有的粉饰终归都有打回原形的一天。
更糟糕的是,这种讨好式的考试还有一个明显的负面效应——推动了更多家长盲目“鸡娃”,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大家都是没有太大差别的高分,区别只在毫厘之间,很容易让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产生错判、误判,误以为自己家孩子很优秀,离清华北大也只有“一步之遥”,让更多家长看到了错判下的“希望”,于是拼命“鸡”孩子,送孩子上辅导班刷题,“没准一不留神就上了清华北大”。
降低考试难度来减负,这一指导思想值得探讨。再难的考试想得低分都是很容易的,再简单的考试,想得高分都是很难的。在以分数为核心录取依据的招生制度下,考试竞争背后实际是社会竞争的前置,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会因为考试变简单而下降。
本意是希望通过降低难度来减负,但这种过度“讨好式”的考试,恰恰在产生更多的负面效应,甚至增加负担。第一,就是增加优秀孩子的无效负担,因为去区分度,初三考生往往不得不为一两分的差距刷上一年的题,丘成桐班招生下探至初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希望这种刷题训练磨灭优秀孩子们的求知欲。第二,由于让更多家长产生误判,推动了更多“鸡娃”父母的出现,正如报道中这些愤怒的家长。
因此,有人评价说,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让考试正常点,有合理的区分度,让一些父母早点死了“鸡娃”这条心,提前选择更适合自己孩子的人生道路。毕竟,文化课学习与分数,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更不是适合所有人的选择。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