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名叫《爱情神话》的电影火遍全网。这部电影全程使用沪语,将我们已经很少听到的“上海话”重新带入人们的视野,引发了一波讨论的热潮。
(资料图片)
上海话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通常意义上的上海话指的是上海市区的方言,它是在上海地区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汉语方言,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有深厚文化积淀。
上海话曾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及有代表性的吴语方言之一,但其地位在近四十年来急剧下降。由于普通话的推行以及人口融合带来的快速蜕变,上海话同其它吴语相比,已经越来越失去吴语的代表性及特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几乎人人都将上海话作为惯用语言。九十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人们迁居到上海,上海话渐渐地不再成为人与人交流的语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普适的普通话。21世纪初,随着推普运动的兴起,上海话进一步受到了限制,众多上海话广播电视被取消,学校里更是要求讲普通话。到了现在,上海话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本土80后、90后有很多还能讲得流利,不少00后、10后已经不会讲了。
上海话的逐渐消失除了以上两个因素外,还由于其遭到了严重的区别对待。2009年上海新民晚报一篇《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的文章,针对说上海话的上海人,发表了“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的评论,这条偏激的评论有力反映了当时对于“上海话”不公平的对待。而当今,许多沪语博主在网上推广上海话,评论区却总有一部分人在抨击这是所谓的“排外”。
不可否认,在很早之前,的确有小部分上海人曾表现出了对外地人轻视,但要以偏概全投射到全体上海人身上,甚至演化到上海人说自己的方言都要被质疑,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歧视?
在我看来,推广上海话并不代表反对普通话。普通话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地域间的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推广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学习地方方言,保护传承地方文化。新民周刊2022年9月10日的推文中曾说“推广普通话,保护地方话,学会外国话,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见,这两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并行的。
要想拯救上海话,要在大力宣传的同时注重上海话的准确性。吴方言学者褚半农写过一篇文章《上海方言现状及思考——兼论沪语传承中的媒体责任》,对当下沪语传播的种种怪现状提出批评:普通话的影响,“语转词”现象,声调减少后读音的归并,片面强调本字现象等。这表明了我们不仅要全面地宣传推广上海话,还要推广得“对”,推广得“精”,推广得“妙”。
一个缺失本土文化的城市不可能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传承上海话,就是传承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在多元和谐的社会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市北中学高一(9)班 周雨尧
指导老师:张洛绮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