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十七王,前后400多年。
60多年的考古探索表明,二里头遗址是最早在洛阳盆地建都的广域王权国家都城,最符合“最早的中国”。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这里即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址。夏王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
【资料图】
5月17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活动团来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探寻“最早的中国”。
寻找夏王朝的“背影”和“片段”
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也许能依稀看到一些他们早已不那么清晰的“背影”,至少是“片段”。
“巅峰”于商朝的青铜器,在夏已经出现。乳钉纹铜爵,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完整青铜酒器,也被称为华夏第一爵。它长得纤细优雅:前有流(倒酒的流槽),后有尖状尾,中为杯,一侧有把手,下有三足。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爵数量较多,青铜爵数量有限。
“二里头刚刚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器非常稀少珍贵,所以都是祭祀场合的礼器,不是日常的生活用品。只有社会上层阶级才拥有,大多出土于贵族墓中。”
她继续讲到,夏人与酒关系密切,夏后少康被誉为“酿酒始祖”,史称“杜康”。有酒就有酒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酒器很多,有盛酒的、温酒的、酿酒的等等,分陶和青铜两种材质。
除了绿松石龙形器、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七孔玉刀等这些响当当的国宝级文物,讲解员还讲了一个完整的用猪祭祀的遗存。
七孔玉刀
“猪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这个祭祀场合使用太牢,指的是猪牛羊三种牲畜配套出现,”她说,“猪骨套箱是非常我们常见的考古手段,就是把祭祀坑的一部分直接切割出来。我们看到的,就是3800年前的原貌原件了。”
她进一步说,我们今天写家庭的“家”字,包括甲骨文的“家”,上面都有一个宝盖头,里面一个“豕”,叫家中有猪。猪在那时候,确是非常珍贵的财富象征,“家”这个字便由此而来。
夏人,也有自己的“高新区”
经历60年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显现第一王都的大都气象。博物馆通过数字化的模拟形式,再现了这一王都的完整格局。
整体来看,二里头出现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布局,北边是祭祀区,中间是宫殿区——这个位置类似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宫殿外围有“井”字形道路系统,分割不同的功能区。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
“其最宽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四车道。长垣围合的官营作为坊位于宫殿区近旁。两大中国之最,最早的绿松石作坊和青铜作坊也在这里,这就像我们今天的‘高新区’。”讲解员说。
在考古专家看来,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都城遗址,多项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都源于此。
博物馆馆长:二里头,已进入了王国阶段
二里头处于中华民族从多元到一体“金玉共振”的节点上,从“满天星”转为“月明星稀”,最皎洁的月亮就是二里头,它开了中国文明之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许宏如是说。
二里头的工作人员讲到,二里头之前,各个部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散落在中国的各个地方,这一时期统称为邦国时代,只是部落的性质。而一轮明月时期,是进入到王国时代。月亮指的就是,二里头第一次开始对周边起到了辐射和控制的范围,相当于今天首都北京这样的性质。这才是二里头的意义所在。它属于由邦国时代进入到王国时代的第一个都城,再向后发展就是帝国时代。
二里头出现的文物上,已经一些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和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出现的符号有一些“神似”。但这些刻画符号都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法连接起来,翻译不出完整的句子。一直到商代出现甲骨文才有铭文记载。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赵晓军表示:“西方判断文明的标准要求具备三要素:即出现文字、城市和礼仪建筑。按照这种说法,他们只承认咱们三千多年的文明史,五千多年的不太认可。按照西方的标准,二里头遗址独缺的就是没有成熟的文字。现在,探源工程提出新的文明三要素,即出现城市、阶级、王权和国家。按照这种标准,二里头已经步入了更高阶段的国家,也就是进入了王国阶段。”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