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在中国,满口胡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教授太多;
(相关资料图)
2、中等收入向来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用绝对标准来衡量中等收入缺乏基本的经济学素养;
3、2023年的中等收入群体大约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4、中国的人口收入结构既非橄榄型,也非哑铃型,属于典型的金字塔型。
6月19日的红星新闻报道称,近日,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绝对标准,根据我们的测量,2022年我们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大概达到了4.6亿人左右。平均到一个人身上,每个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上就可以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
不少网友看到后,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
一、在中国,满口胡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教授太多
作为一个资深统计人员和经济研究人员,我承认,我不够稳重。因为看到李实教授的这个结论,我大为震惊,差一点打翻了刚冲泡的一杯香浓咖啡。冷静下来想想,听到这类荒唐的言论,真没必要激动,毕竟在中国,能潜心研究,做出引领世界科技成果的教授稀有,但满口胡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教授太多。
比如北大国发院教授林毅夫教授,在2023年3月3日晚上的一场线上直播中,告诉观众:按照购买力平价,中国经济规模在2014年就超过了美国。
比如复旦大学陈平教授,在清华讲演的时候,告诉清华的大学生们,中国每个月2000元人民币的收入,却远比生活在美国每月收入3000美元,生活要幸福得多。
比如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教授,曾经对中国6亿低收入群体提出建议:用私家车跑网约车,把闲置的房子出租,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收入,低收入和就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兼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在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6883元时向国家建议:国家给非洲留学生定的奖学金标准很低,一个人一年也就十万块钱左右,应该增加标准。
二、中等收入向来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用绝对标准来衡量中等收入缺乏基本的经济学素养
根据红星新闻的报道,我们可以得知,李实所发表的“月入3000元即可算中等收入人群”的观点,来源于2020年的《社会蓝皮书: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该书依据2018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中等收入人群定义为:家庭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并按该标准测算,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占总人口的28%,约4亿人。
2023年,李实依据该书所引用的2018年的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按照三口之家年收入10万元的下限来算,意味着一个人年收入大概是3.3万元,平均到每个月,就是30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上就可以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
李实的观点错得离谱。他错在哪?
首先,从理论上看,划分收入分组一般使用相对标准。
在统计分组和经济研究时,我们通常会对人群进行收入划分。比如国家统计局每年在公布人均可支配收入时,会按照五等分的方法,公布城镇与农村的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的平均值。国际银行、IMF也会根据各国的人均GDP收入,每年公布高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划分标准。
由此可见,有关收入群体的界定,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定义、划分某一年的收入群体(分组)时,存在绝对标准,但这一标准,随时间而变化。
其次,我们用李实逻辑来推论,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2018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月均2352元,中等收入门槛3000元比人均收入高27.6%。2022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月均3074元,中等收入门槛3000元比人均收入已经低了2.4%。如果在2023年之后,人均收入保持年均5%的增速,到2037年我们的人均收入将达到76677元,月均6390元,中等收入门槛3000元比人均收入要53%,活脱脱就是低收入人群了。
第三、为什么统计收入分组必须使用相对标准而不能使用绝对标准?
因为不仅经济、社会在发展变化,货币总量、经济总量、物价水平也在不停地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通中货币的增加,定量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与服务不断缩水。如果将中等收入标准绝对化,就会产生跨入中等收入标准人群生活质量越来越差,最后出现将贫穷人口视作中等收入群体的荒诞结果。
比如1980年代,大米0.11元/500克,猪肉0.8元/500克,200克的馒头2分钱一个。那个时候,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15元。那个时候的中等收入,放到现在,得活活饿死!
还因为贫富,始终是一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万元户就是当时的富裕阶层,那个时候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月薪只有56元。一万元相当于一个大学生178个月的工资。但一万元的财产放到现在,属于典型的低收入阶层。
第四、李实的中等收入绝对标准逻辑荒谬。
李实认为,按照相对标准划分出来的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基本上不会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提高而有所提高。因为收入的提高就意味着中位数也在提高,中位数提高了以后,用这个标准划分出来的人群基本上还是这个人群,不会有所增加。所以他认为必须使用绝对标准。
李实还说,全球划分中等收入群体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他们都使用“绝对标准”。这纯属放屁。
大家想想,如果用1980年的绝对高收入标准来衡量今天我们的收入阶层,是不是6亿月入不足1000元的低收入阶层都成了富豪?如果用1980年代的人均GDP来划分高收入国家,即发达国家,是不是全世界190个国家都是发达国家?这样的结果荒谬不荒谬?
三、2023年的中等收入群体大约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我们的官方,比如国家统计局,每年会公布居民的收入分组数据,但从来没有公布过中等收入群体数据。
第一、中等收入分组,不等于中等收入群体。
国家统计局曾经非常明确地澄清过,中等收入分组,不等于中等收入群体。因此,不宜直接使用国家统计局的5等分收入分组数据来定义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国家统计局将全国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而去年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约为2550元。这些收入,均是包含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一个混合收入概念。
2022年末,中国农村常住人口4.9亿人,占总人口34.8%。农村居民有宅基地,有承包的农田,自留地,可以养殖鸡鸭猪,2550元的月收入,也许可以过上营养均衡、有吃有住的生活。但城镇的三口之家,每月7650元可支配收入,没有买房的,房租就要花去三分之一,有房子的,房贷需要花去三分之一。剩下的5100元,减去物业费、水电燃气费,交通费、电话费,医疗费,教育费,实话实说,这三口之家的日子是不是得精打细算,过着紧巴巴的生活?
第二、国际通行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
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没有对中产阶级收入制定官方定义,我们所能检测到的只有2020年美国国会在《美国纳税人救济法》中,将减税范围扩大到夫妇收入低于40万美元的中产阶层。
但全球大多数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一般将某个国家家庭收入处于中位数的67%到200%之间的家庭,称之为“中等收入家庭”。
实际上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包括墨西哥、俄罗斯,他们的研究机构或者银行,都是将处于收入中位数67-200%的人,统计为中等收入人群。
第三、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
在发达国家,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非常之小,所以他们的收入中位数,一般不分城乡。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高,其中等收入下限的生活水平与上限差距并不是很大。
但作为农村人口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城乡收入差距和生活成本差距较大的中国,肯定不宜将包含农村的收入中位数作为衡量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较为合适的,应该使用城镇居民收入中位数。
另外考虑到我们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特别是收入中下的社会阶层社保水平,比中上水平的体制内差距非常大,中等收入的下限与上限,适宜确定为收入中位数0.9-300%。
第四、2022年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应在3400-12000元之间。
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336元,其中城镇中位数为36413元;2022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31370元,其中城镇中位数为45123元。
按此计算,2018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2800-9500元之间;2022年在3400-12000元之间。
如果按《社会蓝皮书: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家庭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标准,以及2018-2022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推算,2022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比2018年的28228元,增长了30.7%。按该标准测算,2022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家庭收入标准应为13-65万元。按三口之家计算,月人均标准约为3600-18000元。与按照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0.9-300%计算的中等收入群体上下限较为接近。
四、中国的人口收入结构既非橄榄型,也非哑铃型,属于典型的金字塔型
因为税收以个人收入所得税为主,普遍实施遗产税,社会保障水平高,因此发达国家的人口收入结构,一般均为典型的橄榄型。比如2020年美国的中等收入人口占比45%,低收入与偏低收入占比34%,偏高收入与高收入占比21%。橄榄型收入结构是相对最理想的收入结构,是公平与稳定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中等收入人口超过4亿人,占总人口数比重超30%,已经形成了一个“哑铃型”人口收入结构。此言并无科学依据。
按前文我们计算出的2022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3400-12000元之间,年可支配收入在4.1-15万之间。
上图为202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5等分分组数据。农村每组0.98亿人,城镇每组1.84亿人。
按分组收入计算,年收入低于4.1万的,约有8.6亿人,占61%,其中,有6亿人月收入低于1.2万元,占到总人口42%,为低收入人群。
年收入超过15万的中高与高收入人口不到9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3%。
其余的33.7%,大约4.6亿人口,年收入在4.1-15万之间,即为中等收入群体。
由于制度性原因,中国的人口收入结构既非橄榄型,也非哑铃型,属于典型的金字塔型。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