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一段“女网红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的视频(标注的事发地为“湖南长沙”)在网上引发热议。原本舆论层面关注这件事情,是基于“保护女性”为出发点的。一方面,“陌生男子”的行为要是属实,已经涉嫌违法了;另一方面,从以正视听的角度出发,是该严肃处理这件事情。
所以在舆论地发酵下(不仅网友关注,媒体也持续报道、创建相关话题),也引起当地警方关注。按理说,这是好事儿,可民警多次联系当事人,当事人却“拒不配合并刻意躲避”。如此之下,自然是不正常的。
而经过警方深入调查,果不其然,所谓“女网红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的视频是“策划摆拍”的。目前当事人已被行拘,同时涉事账号也被封号。就此我们再去看“三段视频对话”,可能更觉得当事女网红为博取流量不择手段、不讲底线。
(资料图)
第一段对话、女网红说:“我们真的不喝酒。”“陌生男子”:“哎呀,敬一杯,喝个酒交个朋友。”第二段对话、女网红说:“大家的评论呢,我都有看到,确实有很多人跟我遭遇同样的事情。”
第三段对话、民警问:“视频中,男子强行敬酒的视频是真实的吗?”女网红:“不是。”民警问:“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女网红:“女子是我本人,然后,这个事件是由编导策划。”民警问:“你们为什么要拍摄这样的视频?”女网红:“为了能够跟上话题,能够引流最后能有盈利的目的。”民警问:“你现在对这个事有什么认识?”女网红:“在接受了公安机关的批评和教育之后,我明白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然后不实的这种传播会涉嫌违法,我非常的后悔,把这个视频给删除了。”
我们很清楚,如果说“第一段对话”和“第二段对话”是真实的,那么引发舆论热议也好,引起警方关注也罢,都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可事情要是编排的,显然就是可恶的,属于明显的消耗公共资源的行为。
之所以这样说,倒不是认为类似的视频绝对不能拍,而是要在视频制作时进行标注和具体解析。而对于“女网红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的视频不仅没标注是虚构的,或是根据现实案件改编的,而是还特别把事发地还带上,这不免会让人第一时间排除策划,而是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关注当事人的安危上,放到该如何打击“陌生男子”涉嫌违法的行为上,放到对更多女性类似遭遇的关怀和声援上。
由此,也就能理解,为何舆论层面很多人作出犀利批判:“真是很懂对立最有流量”、“她只是后悔被抓,出来后会继续作死”、“这样只会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发声更困难”。然后“作死”是真的,“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发声更困难”也是现实,至于懂流量,可能只是对那句“富贵险中求”的异化理解而已,并非真正懂流量也是有底线这个“金线”的。
当然,强调她不懂,并非她不懂字面意思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而是她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只是觉得自己不会翻车而已。可问题是,流量是把双刃剑,只有守住底线,才可能不被流量反噬,否则流量的刀刃自然是会伤到自己的。
因此回到“女网红遭陌生人要求陪酒系策划竟是摆拍”的终局之问上,最好的定性自然就是“这不是懂流量,这是作死”。实际上,这样的事情近些年也发生不少,边缘性的情感炒作,只要没有牵涉到公共底线,炒作也就炒作了。虽然舆论层面也很反感,但是总归来说,因为没有触及法律底线,相关部门也是很难及时介入。
但像这种故意挑起对立情绪的策划和编排,即便真实情境也存在,但是在不告知是策划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不好的影响。所以不是说策划中包含了部分真实就行,而是要让人们知道哪些是来自真实情境,哪些是来自策划编排。
唯有如此,流量才能来得稳。换言之,这样就算网红想把引来的流量变现,也是堂堂正正的,也没人会说什么的,当然如果有人说,也是基于“眼红”或“羡慕”。所以,关键不在网红可不可以博取流量,而是博取流量的方式是不是合情合理、合德合法。
另外,这也给我们一个警醒,在牵涉性别对立的话题上,要尽可能地甄别话题的真实性,最好让子弹多飞一会儿,而且对于性别对立的理解,尽量具体化、现实化、个案化,而非不讲事实、不谈是非、不论因果,上来就是基于性别立场进行无脑互喷。
暂且不论喷错或被带节奏的情况会咋样,就是喷对了能解决问题吗?除了引发情绪上的立场抵抗,回到人与人的互动上,一点儿弥合和利好的迹象也寻不到半点儿。所以还是想问那些总被忽悠的人们一句话:脑子是你自己的,情绪也是你自己的,可为啥你就容易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和八角笼呢?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